- 十方普觉寺
- 在北京海淀区寿安山南麓。
因寺内有卧佛造像,俗称卧佛寺。
建于唐贞观年间,初名兜率寺,元延祐七年(1320年)扩建,称昭孝寺,后又改名洪庆寺。
明宣德、止统年间重修,改称”寿安禅林”,并北京市(31)颁《大藏经》置诸佛殿,成化时宪宗敕命修延寿舍利塔(今无存),崇祯年间又改名永安寺。
清雍正十二年(1734年)重修后,改今名。
寺坐北朝南,由三组平列院落组成,中路入口处有一座琉璃牌坊,过坊是一个半圆形水池,上有石侨通向山门殿,水池左右有钟鼓楼。
山门殿之后,主要建筑有天王殿、三世佛殿、卧佛殿、藏经楼等,两侧围以廊庑配殿。
东路有斋堂、大禅堂、霁月轩、清凉馆、祖堂筹建筑,西路力行宫院。
卧佛殿内供有元至治元年(1321年)铸造的铜卧佛一尊,长5米余,右手支颐,左臂直伸,后面环立十二尊泥塑佛像,表现释迦牟尼涅槃于娑罗树下,向弟子嘱咐后事的情景。
卧佛造型浑朴精致。
体现了元代铸造技术和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。
China Attractions dictionary (中国名胜词典). 2013.